來自:介面新聞
12月16日,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016年《經濟藍皮書》,並且系統分析2015年中國的經濟形勢,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.6%至6.8%,呼籲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結構寬鬆的貨幣政策。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,同時也是藍皮書的主要執筆人,他預計,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%左右繼續保持在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。在經濟新常態下,中國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,經濟增長新動力不斷積聚。但由於經濟增長新舊動力在時間、空間以及力度上存在錯配、分化和差異,導致政策調控在穩增長、去產能、去杠杆之間的協調平衡難度加大,挑戰增加。 李雪松預計,2015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將分別增長3.9%、6.0%和8.4%。其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.2和1.3個百分點,第三產業增速比上年提高0.6個百分點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49.3%,比“十二五”規劃中提出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47%的目標高出2.3個百分點。 2015年消費增速總體平穩。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和居民收入的增長,近年來網路資訊消費、綠色消費、旅遊休閒消費、個性化消費蓬勃發展,今年9月份,國務院出臺了支持小排量汽車發展措施,促進了近期汽車消費的增長。預計201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30.1萬億元,名義增長10.7%,實際增長10.2%,總體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。 此外,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回歸到10%左右的更加可持續的新的增速平臺上;2015年以美元計價的世界貿易額陷入負增長,中國出口和進口都將下降,貿易增速的下降仍處於相對可接受的區間範圍內,全年貨物貿易順差將大幅增加;2015年CPI與PPI背離的剪刀差擴大,通縮壓力加大。 對於2016年,李雪松預計,經濟增長6.6%至6.8%。主要考慮是:第一,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,結構調整在加快,潛在增長率區域下降;第二,全球貿易低速增長,外部需求疲弱態勢仍將持續;國內投資基數已經十分巨大,投資增速將回歸常態;消費總體仍將保持平穩;第三,國內將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,並加強穩健貨幣政策實施的靈活性和前瞻性。 李雪松認為,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和通貨緊縮壓力持續。在此形勢下,2016年加大積極財政實施力度十分必要。把“穩增長、增效益”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,積極擴大國內需求。 同時,李雪松建議實施結構寬鬆的貨幣政策,推動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金融改革,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。 |
Archives
April 2018
Categories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