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國際船舶網
由於全球造船業的持續衰退,截至今年8月底,中國船企手持訂單量依然位居世界第一,而韓國船企手持訂單量降至近13年來的最低水準。 克拉克森的資料顯示,到8月底為止,全球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9681萬CGT,創下2005年2月以來的最低紀錄,當時手持訂單量為9657萬美元。 其中,中國船企在今年8月接獲的新船訂單量為22艘、320000 CGT,截止8月底手持訂單量為3570萬CGT,排名世界第一。日本船企8月接單量為3艘、130000 CGT,手持訂單量為2196萬CGT,位居世界第三。 根據克拉克森的資料,今年前8個月,中國船企接單量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為38.3%,而韓國船企和日本船企接單量所占份額分別為13.4%、12.1%。 同時,韓國船企手持訂單量共計2331萬CGT,位居世界第二,是自2003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準,當時其手持訂單量曾低至2256萬CGT。8月,韓國船企接獲的新船訂單量僅為8艘,共計210000 CGT。 8月,大宇造船和現代三湖重工分別獲得了2艘VLCC訂單,Samkang M&T接獲了3艘小型化學品船訂單,Kangnam Corp獲一艘油船。 造船業曾一度是支持韓國經濟增長、創造就業的支柱產業,然而,隨著全球造船業的衰退和成本增加,韓國造船業正在經歷巨額虧損的打擊。去年,韓國三大船企營業虧損共計達到8.5萬億韓元(約合74億美元),其中大宇造船營業虧損就高達5.5萬億韓元。 近期,韓國三大船企各自草擬了自救重組計畫,總價值約10.35萬億韓元。三大船企希望通過重組來度過危機、減少虧損。 |
Archives
April 2018
Categories
|